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學樂器的疑惑(1)

這個城,很嘈。
每天回家就想把耳朵塞住。

單是要消化各方各面的聲音,
就已經把我的精力全都耗盡了。
(An introvert with a small brain...)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也沒力氣寫blog。

這時,真的要把眼光先收窄一點,
看看身邊的人,聽聽身邊的故事,
安靜一下,才能重新得力。

先開波寫寫一些傻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話說,我總是很喜歡問猴子一些situational 的問題。
婚期越近,我問得越多。

有一段日子,我們常討論與孩子相處的問題。
我覺得自己的孩子會是一個古怪的孩子,
所以常想像一些古怪的situation。

有次,談起現在的學校總要學生學一種樂器,
我問:

如果,有天,兒子跟你說:「爸,我想學吹 "Dee Da"。」
那你會怎辦?

"Dee Da" ,即是嗩吶,在香港屬冷門樂器,
主要在兩種場合才會聽到,一是在大會堂聽中樂團音樂會,
二是參加道教儀式的喪禮。

「er......那要視乎他有多喜歡啦......」猴子說,頗難為。

「如果他真的很喜歡很喜歡呢?」我迫問。

「那有沒辦法......如果他真的很喜歡,也要由他去。總好過迫他學一種不喜歡的樂器。」他說。


那一刻,我想,他真是很愛他未來的兒子/女兒啊。
要知道,一旦容他學嗩吶,家裏就會長期響起:

一、道教音樂,瀰漫着殯喪的氣氛;
二、賀年歌,總是新年的喜氣洋洋;
三、古代出嫁歌曲,伴隨八人大轎的氣勢。

我想起就頭痛了。哈哈哈...

當然,嗩吶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
但冷靜地想,其實讓小朋友學樂器,
就要有這種心理準備。
你需要和他一同捱過最初那段「五音不全」的時光。

這段時間有多長,就視乎他挑選什麼樂器。
學琴、結他,那還好,怎也不會太難聽;
(但一考試就弊,由朝練scales練到晚,聽到人都癲)
學大中小提琴,二胡等絲絃樂器,先捱一年半載刺耳的劏雞聲;
(我見我的中學同學學二胡三年都仲劏雞...)
學horn、flute、oboe,頭半年吹不響還相安無事,吹響了惡夢才真正開始;
當然還有打鼓、揚琴、琵琶、古箏....


想到這裏,我是真心覺得,讓孩子去學樂器的父母,
都很愛他們的孩子。

可能父母真的是望子成龍,卻也不能抹煞他們為孩子的付出,
無論時間、金錢和耳朵。

至於孩子是否真的享受音樂,這是另一個故事。

下集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帶--
那如果孩子不是問猴子,是問我,我要怎樣反應呢?

唔...想了一段日子...
我決定--先帶他聽幾場音樂會再算!

可能他只是在某個場合見到嗩吶,覺得有趣又特別,才會突然說要學。
當擴闊了他對音樂的認識,包括認識了其他管樂,
說不定他會發現自己中意其他樂器呢...嘻嘻(奸笑)...

當然,如果他堅持,那也沒有辦法。
唯有在買嗩吶給他時,順道也給自己買一個大headphone,
真的頂不住,就先蓋着耳朵,休息一會吧~~:P

2 則留言:

  1. 我...父母沒有要我學樂器啊.........(蹲在牆角)

    回覆刪除
  2. 哈哈哈...他們沒有提議你學樂器,也不代表不愛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