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星期六
Stretch Zone
那天聽Maggie 和Spencer的分享,
他們說,有一類人是很喜歡久不久就闖入去一個叫Stretch Zone的東西。
因為他們很怕悶。
或者也很喜歡面對新事性和未知數的adrenaline rush。
只不個這個Stretch Zone ,其實又名為Panic Zone。
在所有的新鮮感過去,而面對新事物的難度不斷提高之後,
一不留神,就會跌入極度恐慌。
因為那些新事物太刺激了。
大概是身體自己也會調節起來。
面對恐懼,人會怎樣呢?
上回看短片Creativity is 時,
就提到,恐懼就讓人只顧求生。
解決到問題就好了,
眼界變得狹窄,
變得因循,
目標為本。
不再看見可能性,
也不可能有什麼創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
回看工作十年,
好像大部分時間都是負責做新計劃。
是性格決定命運嗎?
我記得以前日月上司說,
最中意是我在聽到做一件新事時,
是會眼睛發光的。
然而,我總覺得我壓根底兒是想要穩定的。
上帝對我真好呢,最後是讓我在同一個地方不斷做新的事情。
到我真的頂不住那些急而性的挑戰時,
要Panic 時,還是有一個信任的群體支持住。
____________
LM說:「法官很想你出人頭地呢。」
是吧是吧。
但我不想出人頭地,
我只想安安樂樂、不行差踏錯地行到尾而已。
如果生活可以有趣一點,
聽到多一點故事,
也就夠了。
2017年6月28日星期三
無所事事的自由
「為什麼那些人無所事事都很開心?」
《戀愛病發》裏面的對白。
看電影時覺得這條問題有點難共鳴,
但看後坐巴士時又開始明白多一點。
在瘋狂工作後,
有幾天假期,
我有時會很迷失。
好累,
攤在床上,
又覺得好無聊。
想去一趟圖書館,
但身體跟我說不。
無所事事的分秒,
怎樣倒數?
到真正要上班,
卻發覺假期裏面沒有休息到。
即使已經瞓完又瞓。
________________
一來是因為太累,
二來是因為除了工作、貓和猴子以外,
剩餘的沒什麼了。
今天老老編說,人最重要是自由自主。
有自由的時間,
我卻不自主。
就像被軟禁。
_______________
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着呢?
今天徐牧師聖餐時說:
為主而活、為愛而活。
很宏大的說法,
落實下來,
或者也不過是很小很細的事情。
為了可以摸摸豬玉包的肥肥背;
為了可以拖拖猴子的手;
為了可以與好友們喝喝酒吹吹水;
為了吃青瓜卷;
為了被妹豬黏着而睡、被吉豬親額頭......
都是很難言說、很難講出口的東西,
但或許我活着就是為了這樣。
在最小最不起眼的事情上,
付出和感受愛。
好混亂地東拉西扯,
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渴望的,
不過是這些,
有許多時候就會放下「意義」。
然後最近的兩個月似乎比較可以「無所事事」。
甚麼事也可以做一點,
吃個冷烏冬,
睡個午覺,
陪陪貓,
看下日劇SP,
和麥子吃午餐,
買一兩件衣服....
但這些事不做亦可....
由得自己躺在床上哼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要為無關痛癢的人和事,
而斷送生命。
在將來(一定會來)的低谷期時,
當法官很嚴厲時,
一定要提醒自己這回事!
2017年2月3日星期五
Perfect Heart
I wonder if there's ever a perfect heart.
If there's ever a heart that has no cracks, no scratch, no leaks.
Has God created such a heart, ever at all?
Is Adam's heart unscathed, the moment he turned from soil to life?
Is Eve's heart complete the moment she got the bone of her other part?
Are our hearts perfect the moment we open our eyes to this never ending world of blood and agony?
Where, tell me where, did all the broken pieces go?
The road seems clean.
The faces seem calm.
But I keep hearing the sound of shatters.
If there's ever a heart that has no cracks, no scratch, no leaks.
Has God created such a heart, ever at all?
Is Adam's heart unscathed, the moment he turned from soil to life?
Is Eve's heart complete the moment she got the bone of her other part?
Are our hearts perfect the moment we open our eyes to this never ending world of blood and agony?
Where, tell me where, did all the broken pieces go?
The road seems clean.
The faces seem calm.
But I keep hearing the sound of shatters.
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
有些
有些故事,是不可以再聽的。
再聽下去就會累,或者迷失,或者麻木。
有些過去,是不可以再看的。
沒有如果,只有現在。
不然會困住自己。或者困住彼此。
有些感受,是不可以停留的。
由它過去,然後不再看,
不然會困住自己。
有些想法,是不可以提出來的。
會越想越亂,越難理解,
胡亂為自己找一條破路。
有些人,是不可以再見的。
不然會沉迷於那個影子。
有些說話,是不可以講的。
不然一切就會垮。
就由得有些事情,是會有空白。
有沒可能去完成的事情。
2016年8月31日星期三
拾回在台灣想起的一些碎片
突然發現,明天是十時在沙田才有一個會議。
今晚可以晚睡一點,就寫點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我們不知道自己曾失去什麼、主動放棄了什麼;
那其實也很難說清楚我們今天在記錄什麼、在守護着什麼。//
這是跟王子大哥傾完之後想起,在逛完文學館後寫下的。
現在回看,仍然有點激動。
是很慚愧,連台灣歷史也沒能搞清楚,就去問人「文創與歷史」的關係;
卻獲得了很溫柔的接待,很用力的解說。
失卻了一整代人的歷史,經歷了一整個童年的洗腦。
王子大哥當年從學校圖書館,找到那一張林百貨的照片,
這個場景,好深刻好深刻,我有幾天也在想像。
那會是多大的揪心。
難以置信。
但因為那種曾經失去,今天才有尋找和守護的動力。
店裏面,每一件貨物都是有故事的。
都是有原因的。
都是為了留下一個記錄。
他最後拿起那個葫蘆,其實最不可愛,最沒有什麼亮點。
但記錄的,是一班人如何在失去所有以後,重新再拿起了土地的生產,
用它們來說自己的故事,證明自己還存在,還自由。
噢,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激動。
我可以去哪兒看我們的故事?
除了書,我們還有什麼在傳下去?
我不是說那些價值,那些在上面浮浮的,
而是實實在在的故事,可以拿在手裏,認定我與這個地方緊密相連的東西。
如果,我可以開一間書店,或是一間「文化旗艦店」(哈),
我希望可以做的,是這種產品。每人來,就選一件產品,是關於城市、土地與你的故事。
是會累積的,是可以傳遞的。
越說越抽象。
我只是對於所有形而上的Propaganda 感到厭倦。
包括傳遞一些可有可無的小溫暖,或是沒有面目的大道理。
到底我們用媒體在守護什麼?
我們要竭力達成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可能是在正興街後寫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背後,就是連結。是羣體。
他們每一個單位都會說,其實這樣做也為了大家好,也是為自己好。
究竟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被說服「我」和「你」只能是競爭呢?
我們和大自然是競爭,我們和土地是競爭。
為什麼我們就不包括土地?
我們就不包括對方?
//她們眼裏的直率、堅定、真實啊。
比我們的無政府主義者們,少了一份苦澀,是溫柔甘甜的。
在那簡單、或其他人眼中的破落底下,
與那份單純和純粹接觸,會覺得自己的複雜很多餘。
不被明白嗎?就解釋囉。
不被支持嗎?也沒辦法,反正大家也能選擇。
不被理解嗎?不要緊,反正我不需要你的認同才開心。
而是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我的快樂。//
明顯是在能盛興之後寫的。
這麼簡單的理念,可以是最複雜的實踐。
但沒有,就是這般。
清心,是在這一羣(被許多基督徒或其他中產人士鄙視)的人身體現出來。
一定是不完美的。
但至少,他們有勇氣、有行動去追求那個完美的世界。
我們卻只會嘆氣搖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做媒體是救了我。
因為以我的性格,若不是工作,我是不會出去跟其他人接觸。(其實現在也是)
然後,我就會以為只有自己才有那些想問的問題,
那些會鑽進的牛角,那些揪心而痛、卻沒法好好說出來的點。
我會以為自己是孤獨的。
但現在,因為工作,我知道我們都是連結的。
而且,有些人都會淺淺一笑,然後說:「反正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命嘛。」
啊,對啊,不就是這樣嘛。
如果我們寫的故事,也讓一些人沒覺得自己是孤獨,那也很好了。//
//在還沒有出現一個議題之前,我們要維持的momentum是:
讓彼此維持自己的identity 和dignity 。
而所謂的「社區營造」,其實是為了維持每個人的自主。
要讓青年人有一個自主空間,也是為了這樣。//
今晚可以晚睡一點,就寫點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我們不知道自己曾失去什麼、主動放棄了什麼;
那其實也很難說清楚我們今天在記錄什麼、在守護着什麼。//
這是跟王子大哥傾完之後想起,在逛完文學館後寫下的。
現在回看,仍然有點激動。
是很慚愧,連台灣歷史也沒能搞清楚,就去問人「文創與歷史」的關係;
卻獲得了很溫柔的接待,很用力的解說。
失卻了一整代人的歷史,經歷了一整個童年的洗腦。
王子大哥當年從學校圖書館,找到那一張林百貨的照片,
這個場景,好深刻好深刻,我有幾天也在想像。
那會是多大的揪心。
難以置信。
但因為那種曾經失去,今天才有尋找和守護的動力。
店裏面,每一件貨物都是有故事的。
都是有原因的。
都是為了留下一個記錄。
他最後拿起那個葫蘆,其實最不可愛,最沒有什麼亮點。
但記錄的,是一班人如何在失去所有以後,重新再拿起了土地的生產,
用它們來說自己的故事,證明自己還存在,還自由。
噢,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激動。
我可以去哪兒看我們的故事?
除了書,我們還有什麼在傳下去?
我不是說那些價值,那些在上面浮浮的,
而是實實在在的故事,可以拿在手裏,認定我與這個地方緊密相連的東西。
如果,我可以開一間書店,或是一間「文化旗艦店」(哈),
我希望可以做的,是這種產品。每人來,就選一件產品,是關於城市、土地與你的故事。
是會累積的,是可以傳遞的。
越說越抽象。
我只是對於所有形而上的Propaganda 感到厭倦。
包括傳遞一些可有可無的小溫暖,或是沒有面目的大道理。
到底我們用媒體在守護什麼?
我們要竭力達成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為了自己」聽起來好像好自私。
但其實可能應該問的是,為什麼自己離土地、自然、愛這麼遠,
甚至是與它相抗為敵。
如果那本來是一件事,本來就是共通的,那根本不分為自己為你為我為貓為狗為天為地。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整體。
聽了這麼多故事,拜訪過許多有意思的朋友(也不論是香港或哪兒的),大家的起點不多不少也是「為自己」。只是這個「自己」是相通的、共鳴的、連結的.....//
這可能是在正興街後寫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背後,就是連結。是羣體。
他們每一個單位都會說,其實這樣做也為了大家好,也是為自己好。
究竟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被說服「我」和「你」只能是競爭呢?
我們和大自然是競爭,我們和土地是競爭。
為什麼我們就不包括土地?
我們就不包括對方?
他們那種理所當然的關愛,是讓人覺得好肉麻,但又「好酷」。
我們都沒有。
或者是我沒有。
我有禮貌,但不關愛。
我會強迫自己要做個文明人,但不照顧人。
這是我的缺點。
他們不一定都很有禮貌,但十分關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們眼裏的直率、堅定、真實啊。
比我們的無政府主義者們,少了一份苦澀,是溫柔甘甜的。
在那簡單、或其他人眼中的破落底下,
與那份單純和純粹接觸,會覺得自己的複雜很多餘。
不被明白嗎?就解釋囉。
不被支持嗎?也沒辦法,反正大家也能選擇。
不被理解嗎?不要緊,反正我不需要你的認同才開心。
而是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我的快樂。//
明顯是在能盛興之後寫的。
這麼簡單的理念,可以是最複雜的實踐。
但沒有,就是這般。
清心,是在這一羣(被許多基督徒或其他中產人士鄙視)的人身體現出來。
一定是不完美的。
但至少,他們有勇氣、有行動去追求那個完美的世界。
我們卻只會嘆氣搖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做媒體是救了我。
因為以我的性格,若不是工作,我是不會出去跟其他人接觸。(其實現在也是)
然後,我就會以為只有自己才有那些想問的問題,
那些會鑽進的牛角,那些揪心而痛、卻沒法好好說出來的點。
我會以為自己是孤獨的。
但現在,因為工作,我知道我們都是連結的。
而且,有些人都會淺淺一笑,然後說:「反正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命嘛。」
啊,對啊,不就是這樣嘛。
如果我們寫的故事,也讓一些人沒覺得自己是孤獨,那也很好了。//
//在還沒有出現一個議題之前,我們要維持的momentum是:
讓彼此維持自己的identity 和dignity 。
而所謂的「社區營造」,其實是為了維持每個人的自主。
要讓青年人有一個自主空間,也是為了這樣。//
我開始去理順我們做的工作。
雖然也沒有一個很大的圖畫。
所謂的行動型媒體,也只不過是告訴大家:
別等死。別呆着。
別等死。別呆着。
你心裏的不滿,你鑽進的牛角,
有人鑽過,他們也明白。
你並不是勢孤力弱。
有的,有人可以一齊行的。
別輕易把自己放走,別輕易放過自己。
捉住,捉住。
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
許多瑣碎的小事就串連成一隅生活的風景
今年,最終也待不過夏至就開冷氣。
(上年,還在深水埗時,好像是五月初就開了。)
半夜熱醒的時候,實在很難熬。
滿身的熱汗,連竹席也發滾,
在凌晨四時四十分,那一個尷尬的時間,
起床來看書,又怕吵醒旁邊睡着,
卻熱得皺着眉的猴子。
關上門開冷氣,貓被拒門外,但沒有像以往喵喵叫地想要入來。
或許空間大了,他們都找到自己的風涼位置。
但就是因為太舒服、又沒有喵喵叫,
今天竟然睡過頭。
「你是太累了。」同事們跟我說。
是嗎?
然後,我發覺頂多是身體累,心靈卻不。
大概是因為不斷在做新事情,也是有領受的事情,
心裏不累。
不過身體是誠實的。
或是自從用了香薰後就睡得特別香。
雖然也好想去玩一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
吉把種薯仔和薑的紅酒箱當成自己的新砂盤。
撿了兩天黃金後,還是要去12蚊店買驅鳥網,
接着又買了一些園藝用品。
然後到奶奶的店,買一個傳統電子鬧鐘。
奶奶乘機送我一隻新錶,因為舊的也壞了差不多半年。
有一隻錶和有一個鐘,我好像又踏實了點。
過去半年,我像在追時間,
太多變化超出自己的想像,
我在跑死線。
但其實我從來不喜歡跑步。
希望重新戴着一隻錶後,
可以追回自己的步伐。
雖然這回是電子錶,
沒有我喜愛、最穩定我心的滴答聲。
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早了點回到家附近,
見到許多社區貓咪出來,
等餵貓姐姐/姨姨。
黃色的夕陽灑在其中一些村屋的天台。
遠處的山,竟也有半腰雲。
(我有一秒還以為是火災)
在夏至這天,回家的景色好美。
雖然很遠,只要一睡過頭就連飛的士也沒法補救,
沒有太多朋友願意入來玩,
每天也行路來回,
丟垃圾也不方便。
但因為有許多樹,
有偌大的天空,
有間間不同的村屋,
有盡顯性格的露台,
有許多悠閒的社區貓咪,
有鳥聲、狗吠,
等等,等等,
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小天堂。
這段安穩的時間,一定要刻在心頭。
______________
有千千萬萬個失誤。
每一次在活動過後都會這樣鞭撻自己。
因為在活動中間,可以做抉擇的時間,
其實就只有這麼一點點,幾分鐘、幾秒鐘。
而我是轉數很慢的人。
總是抉擇得不夠完善。
但有時就是在這些失誤之間,
看見彼此的重要和補足。
看見我們其實是一個緊密的羣體。
雖然「無話無咗邊個唔得」,
這仍然是成立的。
但當一起去做的時候,
卻是很緊密很各按其職,
互相服事,或者這就是羣體/團隊工作最理想的模樣。
每經歷一次,就更相信一次。
在羣體裏放下了自己,
卻又在羣體裏體現了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塊獨一無二的石頭。
2016年6月5日星期日
走呀走
周日,天氣很鬱悶,心情也不舒暢。
扭了很久才決定還是出門去市中心吃午飯。
說是市中心,其實是錦田大街,
吃了樂悠悠的豬軟骨飯,
親切和溫柔的老闆娘總是令人很安慰,
心情舒坦了不少。
原本算去元朗圖書館借書,然後猴子說:「不如,行條新路?」
於是就穿過城門新村,走過錦田河的另一邊。
哦~天空很大啊。
有點曬,但心情開始覺得不錯。
在河邊遠遠看到爾巒。
那樣子,其實元朗也不是很遠,是嗎?
「不如向着元朗行,一路看自己行到多遠?」
行到一處車路盡頭,轉入錦慶圍,再行向水頭村。
經過很大很大的豪宅。
好幾間。
然後就是沿着治河路,亦即是錦田河一直往前行。
沒有其他人,只有我們倆。
有白鷺、牛背鷺飛來飛去。
走路好像是我們拍拖的一個方式,
在還未結婚的時候。
最遠,好像是試過由九龍城行回九龍灣。
又試過由荃灣行回青衣。
這些時候,都可以靜靜地傾一下偈。
一前一後。
慢慢行。
頭上除了是大晴空,有幾舊壯觀的大雲,
就是高架電纜,那西鐵的高架橋。
哦,原來平時火車是在那麼高的地方駛過。
「我覺得好像去了台灣。」我說。
高架橋下有一大片荒廢了的草地,
有圍欄,草生到人腰那麼高。
走到中途,見到有狗狗從草裏出來。
也對呢,這麼一塊荒地,大概最適合動物棲身。
草地中央不時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小池塘,
鷺鳥都在那附近飛。
後來遇見一位哥哥,踩着單車,
在某個小分路停下來,
然後三隻狗狗就出來迎接他。
他倒下一大堆狗糧。
唔,也是呢,這裏附近沒有太多人,
也就沒有糧食給狗狗。
一路走一路走,原來會走到青山公路。
在馬路旁走,走呀走,就走回城市,
原來用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
見到許多人,心情又開始變回煩躁。
他捉了捉我手,問:「什麼事?」
「又煩躁了。好多人。」
「那我們現在回去妹豬、吉豬家啦,好嗎?」
「嗯。」
2016年5月1日星期日
好像每個周末都下雨呢。
那也沒有什麼不好,
甚至也減卻了「好好天怎麼不出去玩一下」的罪疚。
而且天氣也涼一點。
________
最近學習把自己放低一點,
外在的觀感,
別人的理解,
都嘗試放輕一點。
誤解是會不斷出現的。
但不可以因為怕有誤解就不做。
也不可以是有機會去解釋卻逃避。
心要堅強一點,
卻不是鐵石心腸。
________
原來,當你知道的東西越多,
要控制自己就更多。
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資訊流通,
但又不要因為以為自己擁有好多資訊而先入為主,
立馬判斷。
在好多資訊和期望中間,
找回上帝點了燈的路。
試驗着向前行。
最近聽過好幾個同工說:
「原來你諗咁多嘢?!」
這才抽身出來觀察,
呀
原來又好似諗好多咁。
但慢慢想下去,才發覺這是我寫文、做嘢的pattern。
大家一般怎樣想這件事呢?
他們的想法與我的想法有什麼不同呢?
我想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他們的想法會阻礙我傳達訊息嗎?
會令我的初心完全沒法實行嗎?
我的初心是不是來自上帝呢?
可能就是想太多,
令自己休息得不太好。
但走下去,又覺得這個思考過程是重要的。
要怎樣再練習更好的安息呢?
_______________
又下雨了。又停雨了。
腳板涼涼的。
兩隻喵都睡了,老公也睡。
感覺這兩個月的生活很安定,
甚至是結婚以來最安穩的日子。
結婚頭兩年,是躁動的,
立刻就決定要去德國,
所有事情都有限期。
德國一年是花多眼亂。
心力都花在適應環境,
兩個人努力共同生存。
深水埗兩年是不能靜止的,
所有的聲音、衝擊都太嘈雜,
太擠迫,除了跑步以外,
沒太多時間可以靜。
終於這三個月,是安定下來。
兩人兩喵都有一種歸宿的感覺。
在這個地方,雖然雨晴不定,
但至少我們四,
都有一輩子的承諾。
聽着時鐘的滴答,很安心。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萬馬奔騰
萬馬奔騰。
我諗唔到另一個詞語去形容自己而家個腦做緊咩。
(如果我都係咁,咁KL和A係咪已經過熱呢?)
唯有邊寫邊整理下。
希望寫完去瞓一個晏覺就冷卻。
我覺得今次因為角色唔同,
我不只是一個消費者,我還是一位同行者,
對於一個作品的形成和理解,
好像突然明白多一點。
我唔知點樣開始講。
有時都會好想係Facebook上面為佢哋「講少少嘢」。
但唔敢。唔係因為咩恐懼,而係覺得自己沒資格。
我亦不完全明白他們所受的壓力,他們心裏面的感受。
唔,咁樣畫咗條界線,好似容易啲諗嘢喎。
1/ 件事其實蘊釀咗3年先去到今時今日。
有好多評論人都唔記得或唔知道呢一點。
剛剛加入團隊時,第一次再聽個想法,
當時連雨傘運動都未發生。
發生之後,眼見大家都要改劇本。
(唯一沒大改的是KW,由此至終他都是要寫一個殉道者)
所以有時,見到評論話佢哋抽政治水,搶眼球,
真的好冤枉。
不獨獨是因為好多周邊的政治事件當時未發生。
而是,這五個故事,似乎是一直困繞他們的議題,
他們想講出來,用一個簡單的故事。
特別是後來,再睇番他們的訪問,就會摸到他們一路以來所感受的迫切性。
(就算是最多人彈的那個故事,後來再看他過去十年怎樣被迫放棄自己想寫的故事,迎合大老闆,一路落嚟的經歷,會明多少少,點解他會寫呢個主題。)
2/ 原本大家都沒指望的。
見證過試片。面對了恐懼。
聽過壓力的聲音。顧左右而言他的評論。
然後要妥協,哪怕只有一點點。
「係去到好盡,但我哋就係應該一開始去到盡,唔應該自己限制自己。」
他們是有計算的,計算自己的短片怎樣帶動觀眾的情緒。
這一定是應該要做的。
但,他們沒有計算的,是社會的反應。
或者是完全計錯的。
諗住無人睇,盡咗力有少少討論就夠了。
後來的事,已經不是他們可以預計。
而是有祂在動。
但是不是每次你把真心、真誠交出來,
就可以有這樣大的回響?
我諗大家都知道不是的。
有幾多文化工作者,天天掏心掏肺,還是負諸流水。
時勢、氣氛,真的不懂計。
(或者有人懂得計,但不是他們幾個傻人。)
只能夠降服。
盡力回應自己的初衷。
雖然好似好無力,但真係咁樣。
至少,將來返上去,唔會有太多愧疚。
3/ 完全無諗過會被帶上台。
因為一啲嘢都無做過,只係同行。
有需要就做。
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
有千絲萬縷的故事在其中。
也不止於這一齣電影。
是一個又一個的計劃。
但我還是覺得,我們都盡力,成為了一個團契。
彼此支持、彼此信任。
對我來講,這是最神奇的一部分。
我們是一同生活,一同走天路的同行者。
這才是最榮幸的地方。
好嘢,老公煮完面。食完就先休息了。
我諗唔到另一個詞語去形容自己而家個腦做緊咩。
(如果我都係咁,咁KL和A係咪已經過熱呢?)
唯有邊寫邊整理下。
希望寫完去瞓一個晏覺就冷卻。
我覺得今次因為角色唔同,
我不只是一個消費者,我還是一位同行者,
對於一個作品的形成和理解,
好像突然明白多一點。
我唔知點樣開始講。
有時都會好想係Facebook上面為佢哋「講少少嘢」。
但唔敢。唔係因為咩恐懼,而係覺得自己沒資格。
我亦不完全明白他們所受的壓力,他們心裏面的感受。
唔,咁樣畫咗條界線,好似容易啲諗嘢喎。
1/ 件事其實蘊釀咗3年先去到今時今日。
有好多評論人都唔記得或唔知道呢一點。
剛剛加入團隊時,第一次再聽個想法,
當時連雨傘運動都未發生。
發生之後,眼見大家都要改劇本。
(唯一沒大改的是KW,由此至終他都是要寫一個殉道者)
所以有時,見到評論話佢哋抽政治水,搶眼球,
真的好冤枉。
不獨獨是因為好多周邊的政治事件當時未發生。
而是,這五個故事,似乎是一直困繞他們的議題,
他們想講出來,用一個簡單的故事。
特別是後來,再睇番他們的訪問,就會摸到他們一路以來所感受的迫切性。
(就算是最多人彈的那個故事,後來再看他過去十年怎樣被迫放棄自己想寫的故事,迎合大老闆,一路落嚟的經歷,會明多少少,點解他會寫呢個主題。)
2/ 原本大家都沒指望的。
見證過試片。面對了恐懼。
聽過壓力的聲音。顧左右而言他的評論。
然後要妥協,哪怕只有一點點。
「係去到好盡,但我哋就係應該一開始去到盡,唔應該自己限制自己。」
他們是有計算的,計算自己的短片怎樣帶動觀眾的情緒。
這一定是應該要做的。
但,他們沒有計算的,是社會的反應。
或者是完全計錯的。
諗住無人睇,盡咗力有少少討論就夠了。
後來的事,已經不是他們可以預計。
而是有祂在動。
但是不是每次你把真心、真誠交出來,
就可以有這樣大的回響?
我諗大家都知道不是的。
有幾多文化工作者,天天掏心掏肺,還是負諸流水。
時勢、氣氛,真的不懂計。
(或者有人懂得計,但不是他們幾個傻人。)
只能夠降服。
盡力回應自己的初衷。
雖然好似好無力,但真係咁樣。
至少,將來返上去,唔會有太多愧疚。
3/ 完全無諗過會被帶上台。
因為一啲嘢都無做過,只係同行。
有需要就做。
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
有千絲萬縷的故事在其中。
也不止於這一齣電影。
是一個又一個的計劃。
但我還是覺得,我們都盡力,成為了一個團契。
彼此支持、彼此信任。
對我來講,這是最神奇的一部分。
我們是一同生活,一同走天路的同行者。
這才是最榮幸的地方。
好嘢,老公煮完面。食完就先休息了。
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
轉個彎就到
由得自己亂寫嘢,似乎是我平靜自己的方法。
最近對自己的行為習慣有比較敏感。
例如,當好多嘢做,千頭萬緒的時候,
我總特別多發夢。
好似是要讓自己找到另一個場景,
逃避而家的責任。
清醒的時候,就要比較用力氣,
讓自己內在的賴皮小孩不要出來。
不要賴床啊。
不要掛住玩Facebook啊。
不要逃避啊。
心急的時候,會變得很批判,
只看到別人做得不好的一面。
所以心急的時候,好容易變成憤怒。
或者樣衰衰的不屑。
當知道自己會變成這樣,另一個自己就會拉着那個快要脫軌的自己。
保持運作,好快有得抖啦。
等多陣啦,就得架啦,之後俾你玩和撒嬌啦。
最近兩個月好像都是這樣度過呢。
好似在行一程很遠路的山,
一直在欺騙自己:轉個彎就到啦。過埋呢個山頭就得啦。
有時,都好想賴皮一下,但另一個法官自己就會走出來:
喂,你賴皮咗好多年啦喎。
輝唔明白為什麼我很堅持一定要有Morning kiss 和goodnight kiss,
出門前也要一個好大的抱抱。
或者是因為我需要這些小賴皮,才可以儲電向前行。
其實而家都好睏。
但又唔想瞓。
因為仲有好多嘢未做。
好多嘢未諗。
(同埋仲未沖涼)
明天是星期五了。快到終點了。
(又開始欺騙自己嗎?)
2016年3月20日星期日
遠啲好咗
最近和猴子的關係幾好。
——唔,要收埋我個critical self先——
其實係好好!
詳細的原因,我都唔太知道,
但似乎空間真的好重要。
原來空間並不只是提供一個距離,
而是要提供一個可以做自己的可能。
即係例如一個比較大的廚房,
讓他和我都可以煮飯。
而他,其實是幾中意煮飯的。
又例如是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安靜地睇下書、睇下NBA,
而又不用怕搞到對方的床呀、梳化呀或者書枱。
當做番自己,無緊張兮兮,就好似容易啲欣賞到對方為自己做的事。
容易啲感受到被愛,又容易啲付出。
好開心。是快樂的循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日都有人問:搬咗咪好遠囉?
係啊,但老老實實,我又無覺得唔開心或者好累呀,咁樣。
但又唔知點樣答:「我幾中意坐長途車。」(又好似唔係,因為我唔想去港島返工。)
「我大把時間。」(更加唔係,因為返到屋企食埋飯,有時都10點。)
如果要,我會認真答:
「我幾享受慢慢番工,可以warm up下先,有時會在車程祈禱。咁樣一番到埋位就開得工。」
今日再睇紫色書,又好似明白多少少。
大概是我要學習默觀的,是當面對天天的工作和生活,
在每一個抉擇前,都嘗試學會放手,
接受上帝才是主權和拯救者。
隨生命的道而流。
而這個練習現在是每天早上都在做。
我大概什麼時候出門,我可以控制。
但那些巴士和小巴什麼時候來、有沒有按班次,卻不是我能決定。
只有把握當下,等待的時候睇幾頁書、打幾舖機、發一陣呆。
活在當下的恩典是每個人都要學的,而我的功課,是放棄控制。
我估對於好多人來說,這個早上等車的功課應該好容易吧。(篤手指)
(個Critical self 又出來)
唔,我覺得搬咗來八鄉之後是容易咗的。
但之前在深水埗,就好唔同。
好難,每一日都係靠自己奔跑似的去上班。
而家搭車,慢就慢,塞就塞,其實都控制不了。
祈下禱、睇下書,又可以。
每天早上有這個「序幕」,會經常提醒自己,
我可以放手,生命的主會載我到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過,最近心跳加速的情況還是沒有改善。
到底是心理作用,還是身體問題呢?
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
無所謂,無上進,無諗過
對於好多事情,我都沒所謂。
這是人大了才發現的事。
不是說,我沒有憧景的對象。
只是,就算得不到那個對象,
我不會覺得「天啊,我唔制!!!」(在地上滾)。
例如,在未養貓前,我常常跟輝說,
我想要一隻黃金貓,好像米高一樣。(那是我小時候最愛的卡通)
最後,我遇上了三色混毛的妹豬和黑白色的吉,
我真的沒有、沒有,覺得有什麼可惜。
當然,養貓是很小事。
人生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其實養貓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是一輩子的)
我大都是沒所謂的。
例如住在哪裏。
收入多少。
要穿什麼。
要做什職位。
不是沒有條件,只是條件都很虛。
住在安全、乾淨的地方就好。
夠用就好(現在是不夠用,總覺得可以待爸媽再好一點)。
穿什麼都胖就算了吧(是放棄自己了)
有趣就好。
所以,我有時覺得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那是不是迷失呢?
只是,我有好多事情也無諗過。
反而是一些很無關痛癢,別人看起來一點用或趣味也沒有的事我就很清楚自己會怎選擇。
(說一個例子,在我家附近有三條巴士線也可以上班:86, 86C 和72。
雖然72的車費最貴,但我知如果三架巴士同時出現,我還是會選擇坐它。
因為風景最好,乘客最少,車程最順暢。)
住了一年半唐樓後,我終於決定搬了。
因為這段日子身體真的很差。
我們這回想搬去村屋試試看。
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適應到村屋生活的。
(我好怕蟲蟲啊)
但就是要試試看囉。
這樣是不是很沒有「上進心」呢?
如果是說「上進心」,
我覺得自己在工作上算是盡忠的。(雖然偷懶,但死線一定會守)
但我真的沒有太大野心。
我想把事情做好,有條理,有邏輯而已。
上帝交了一個JOB,或是讓我被inspired了,
那就回應——我通常都是這樣想而已。
如果性格決定命運,
我開始覺得這個「無所謂、不上進、無諗過」的性格,
就是決定我現在的生活形態的關鍵。
死啦,我點解一開始會想講這件事呢?
我想同自己講咩呢??
好似原本是想寫:
「三十幾歲,我好像還未知道自已想要咩。」
係囉,未知道。
但都未死得。
第時有一日覺得好迷惘,都唔好驚。
無事的。
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少少醉語
吃得很飽,有點醉,有點浮浮的。
在等待洗白白。
所以又寫點什麼。
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我們可以捉得住。
除了當下一刻的歡愉。
在人到中年的時候,
我才開始變得「嬉皮」嗎?
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崩壞,
在我們誰也來不及拯救的時候,
它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我們小時候記憶中的溫度、氣味,
關係和觸感,
已經散落了。
再說起來,就像是遠古的神話一樣。
雖然,我們談的,只是,
一個像樣,可以穿羊毛衣的冬天,
卻變得那麼不真實,
以為那只是我自己不甘心的夢。
觥籌交錯,就這麼一陣子似乎可以不去想那複雜和殘酷的世界。
然而,那又是永恆。
是這些點滴的快樂,支撐我們繼續容忍這個破落的世界。
有時,我會好想找一個地方大哭一場。
不需要解釋那些眼淚是從什麼地方而來,
為什麼來。
反正我們每個人心裏的重量,
也都很難逐一言明。
但當我找到那個地方,
總會被孤獨嚇倒。
最終還是壓下自己,
走回平常的路。
我早已分不清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是為每天的大是大非做點什麼,
還是在這個紛亂的世界,
我嘗試待身邊的人和動物好一點,
保存我心目中的美善。
嘗試捉緊每一刻的歡愉,
相信它會為這個宇宙加上一點甘甜。
外面在下雨,
貓咪一副坦然無懼的樣子窩在身旁。
捉住了今晚的溫飽,
他們都安心。
或許,我要學的是這種泰然。
在等待洗白白。
所以又寫點什麼。
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我們可以捉得住。
除了當下一刻的歡愉。
在人到中年的時候,
我才開始變得「嬉皮」嗎?
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崩壞,
在我們誰也來不及拯救的時候,
它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我們小時候記憶中的溫度、氣味,
關係和觸感,
已經散落了。
再說起來,就像是遠古的神話一樣。
雖然,我們談的,只是,
一個像樣,可以穿羊毛衣的冬天,
卻變得那麼不真實,
以為那只是我自己不甘心的夢。
觥籌交錯,就這麼一陣子似乎可以不去想那複雜和殘酷的世界。
然而,那又是永恆。
是這些點滴的快樂,支撐我們繼續容忍這個破落的世界。
有時,我會好想找一個地方大哭一場。
不需要解釋那些眼淚是從什麼地方而來,
為什麼來。
反正我們每個人心裏的重量,
也都很難逐一言明。
但當我找到那個地方,
總會被孤獨嚇倒。
最終還是壓下自己,
走回平常的路。
我早已分不清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是為每天的大是大非做點什麼,
還是在這個紛亂的世界,
我嘗試待身邊的人和動物好一點,
保存我心目中的美善。
嘗試捉緊每一刻的歡愉,
相信它會為這個宇宙加上一點甘甜。
外面在下雨,
貓咪一副坦然無懼的樣子窩在身旁。
捉住了今晚的溫飽,
他們都安心。
或許,我要學的是這種泰然。
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小風景】 那差點碰上的鼻子
在快餐店裏,剛拿了餐,兩個人快快樂樂地邊吃邊談談下年度想做的大計。
不遠處坐下了一位中年婦人,她似乎是慣常會坐在窗邊的位置,不打算點餐,就只是坐着。在我們這區,是很普遍的事。大家都屈在像小囚牢的房間,總需要喘一口氣,就會來快餐店,拿杯水坐坐,涼涼冷氣。
不過,九月中天氣漸涼,這樣的客人好像也漸少。
她時而看窗外,時而似乎在店內找人。身體前後搖動,很低聲地唸唸有詞。
「我還是覺得遲一點才考車吧,我想專心只做一件事。」他說。
「但。。。」我回到剛才的討論,正想再說服他快點考車牌。他卻突然笨手笨腳地把可樂打翻了。連薯條也泡在可樂裏面。
他急急腳走去櫃枱拿紙巾,我四處張望找清潔人員。
這時,架着眼鏡、高個子的他走來,我連忙說:「不好意思,我朋友打翻了可樂,要麻煩你了。」他呆了呆,然後沒說話沒表情,直挺挺像機器人一般去拿地拖。
那女士一直看着我們兩個手忙腳亂地清潔,那男生一板一眼地拖地和抹枱。
搞了一大輪,我們留在原地吃剩下的薯條,共喝一杯可樂。
「把那些乾淨盤子搬到另一邊嘛。」女士突然說,大聲卻溫柔。
其他客人沒反應,我還以為是跟我們說。
高大的男生突然出來,走近那位女士,細細聲跟她說話。
兩個頭愈碰愈近,女士的眼神像找回了焦點一樣。
我從窗的反射,看見他們鼻子差點碰上。
「你吃了晚飯沒有呀?」她問他。
他沒說話,或是說了我聽不到。但我看見他點了點頭。
「好吧,回去工作吧。乖。」她說。
他慢慢走去店的另一邊,又收拾客人剩下的手尾。
那女士又再前後搖動身體,看着窗外,喃喃自語。
我們也繼嬻吃那兩包泡過可樂的薯條。
這就是星期六傍晚的風景。
不知怎的,我覺得很治癒,也有點幸福。
不遠處坐下了一位中年婦人,她似乎是慣常會坐在窗邊的位置,不打算點餐,就只是坐着。在我們這區,是很普遍的事。大家都屈在像小囚牢的房間,總需要喘一口氣,就會來快餐店,拿杯水坐坐,涼涼冷氣。
不過,九月中天氣漸涼,這樣的客人好像也漸少。
她時而看窗外,時而似乎在店內找人。身體前後搖動,很低聲地唸唸有詞。
「我還是覺得遲一點才考車吧,我想專心只做一件事。」他說。
「但。。。」我回到剛才的討論,正想再說服他快點考車牌。他卻突然笨手笨腳地把可樂打翻了。連薯條也泡在可樂裏面。
他急急腳走去櫃枱拿紙巾,我四處張望找清潔人員。
這時,架着眼鏡、高個子的他走來,我連忙說:「不好意思,我朋友打翻了可樂,要麻煩你了。」他呆了呆,然後沒說話沒表情,直挺挺像機器人一般去拿地拖。
那女士一直看着我們兩個手忙腳亂地清潔,那男生一板一眼地拖地和抹枱。
搞了一大輪,我們留在原地吃剩下的薯條,共喝一杯可樂。
「把那些乾淨盤子搬到另一邊嘛。」女士突然說,大聲卻溫柔。
其他客人沒反應,我還以為是跟我們說。
高大的男生突然出來,走近那位女士,細細聲跟她說話。
兩個頭愈碰愈近,女士的眼神像找回了焦點一樣。
我從窗的反射,看見他們鼻子差點碰上。
「你吃了晚飯沒有呀?」她問他。
他沒說話,或是說了我聽不到。但我看見他點了點頭。
「好吧,回去工作吧。乖。」她說。
他慢慢走去店的另一邊,又收拾客人剩下的手尾。
那女士又再前後搖動身體,看着窗外,喃喃自語。
我們也繼嬻吃那兩包泡過可樂的薯條。
這就是星期六傍晚的風景。
不知怎的,我覺得很治癒,也有點幸福。
2015年4月5日星期日
誰也曾是不受歡迎
最近一次感覺自己不受歡迎,是在一架雙層巴士的上層。那,本來就已經是一個比較多怒火和疲倦的一個早上。
前一晚,我們為了小吉和妹妹的不和,與是否應該對他們施予肉體的懲罰,而吵了起來。說實在,我們是很難吵起來的,因為我一吵就哭。
我不喜歡輝要打妹妹(雖然只是輕輕的打屁屁),因為我覺得妹妹不過是想要保護自己重視的東西,她不過是害怕自己的位置被人取代,自然而然地反抗。曾經不斷轉換環境,不斷被易手的她,以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好不容易,才有兩個人天天圍著自己團團轉,好不容易才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也不敢說是家),這時卻無理由地來了一位外來者。
一天、兩天、三天,他竟然留下來,佔據了窗邊最有利的位置。
那兩個人類,還一直去照顧他,呵他,他根本就是一隻野貓,外來的。
而那兩個人竟然要我默默接受,不作聲。
這怎麼可能?
我不理會他的身型比我大,什麼街頭經驗比我多,我只是一定要他知道,我不歡迎他。
* * *
當然,小吉的眼睛也是很憂鬱的。黃黑大眼珠,常定定的看着我,似乎在問,為什麼他要面對這個命運。為什麼他會被困在這個狹小的地方。為什麼他會和阿福、小妹分離。為什麼他要不斷受那隻從沒在街頭吃過任何苦的女人欺凌,在他眼前耀武揚威,搔手弄姿。他不明白眼前的狀況。唯一沒變的,是他街貓的天性,還是一有食物就大快朵頤。
我不知道,要怎樣解釋,他才會知道,曾經是他家的那個天台,已經要清拆。
他不知道,天天餵他的貓姐姐早已擔心得睡不著。
他不知道,我們只是想重新給他一個容身之處。
於是他躲在被子底下,想一覺醒來這一切不過是個夢,而他還是睡在那插滿魚骨天線的硬鐵皮。
面對阿吉,我覺得自己像綁架犯,因為愛上了某個對象,就把他綁起來,給他吃給他喝,就是不會給他自由。我等待着那一天,他終於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後群,然後愛上我。從此一切就回復正常。
面對阿吉,我覺得自己像綁架犯,因為愛上了某個對象,就把他綁起來,給他吃給他喝,就是不會給他自由。我等待着那一天,他終於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後群,然後愛上我。從此一切就回復正常。
但好像是總有人,不會患斯德哥爾摩症後群。
總會在被困15年後逃脫的。
或許是因為這個身分,我不敢太明目張膽的愛護他。
因為我還未搞清楚馴養野生動物的道德。只是外在的環境,實在已容不下他。
* * *
我知道,輝也不過是心急。他承受不了小吉的哀鳴,忍受不了妹妹的急躁,看不過眼,我的緩慢和猶豫。加上,那天工作,他才跟一個完全活在自己世界的同事吵了。一肚子氣,他卻很貼心地儲起,不敢洩漏。他是越來越貼心的。不會說什麼,不想面對,可能是要放過我,也可能是要放過自己。
我知道,輝也不過是心急。他承受不了小吉的哀鳴,忍受不了妹妹的急躁,看不過眼,我的緩慢和猶豫。加上,那天工作,他才跟一個完全活在自己世界的同事吵了。一肚子氣,他卻很貼心地儲起,不敢洩漏。他是越來越貼心的。不會說什麼,不想面對,可能是要放過我,也可能是要放過自己。
回家後,只是很細心地打點貓咪的事情,和其他家務。我晚上有約,他就去打籃球,然後煲一煲白飯,淥一碟菜,蒸一孖臘腸做晚餐。
但這樣子一個星期下來,還是沒有任何進展。阿妹仍舊在惡言相向,阿吉仍舊,瑟縮於一角。而我,仍拿不定主義,應該怎樣去處理他們倆的張力。又常常很晚才在家。
當天,他打妹妹屁屁的時候,我卻竟然無的放矢,罵他和指責他。要求他要應允我,不可再犯。我是認為家裡不可以,有任何暴力。因為那是一個堤,你沒辦法控制自己,在施行暴力之時,你的理智無法勒住怒火。一下又一下,只會越來越重。我不想這樣,我不想有誰要受傷,有誰要留下陰影,有誰要留下後悔。
但,我沒法在他舉手的那一刻,把一切說得明白。他大概是覺得我把他當成暴力狂。
* * *
第二天,就是搭巴士的那天。
我帶着悶氣,(早上沒有抱抱就各自出門了),到達原定工作的地方。對方卻沒有出現。沒有。忘記通知我們改時間了。但其實我們根本沒時間再去。我像傻了一樣,半笑半罵對方。或許是因為我早就有這個不祥的感覺?
和工作同伴無功地說再見,然後就坐上了巴士。
巴士一向也是我的避難所,我看着風景就可以平靜。
在上層樓梯後、電視前,有一個近窗的空位。
我立刻攝身入去坐下,然後身旁的那個妙齡女子在下一個站就起身,搬到第二個位子去。也不是搬到一個可以單獨坐的地方,又不是搬到朋友身旁。就純粹離坐,彷彿我身上發出臭味或氣牆,讓她不能接受一樣。
隔壁的阿叔,打量了我好一會。
我覺得自己其實是不受歡迎的。
然後,就在那程巴士上回想,家裏的各人和貓,也曾都怎樣認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
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練習一個人
猴子飛了,去泰國公幹。
我練習一個人生活。
雖然有點大吉利是,他最近幾次出外公幹,
我都在想像有天他離開了我,
剩下自己生活的情況。
日子反倒是比較規律,因為大部分時間不用遷就別人,
那就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放工、運動、吃飯、看一個電視節目,
玩貓、清潔家居、看書、睡覺。
雖然寂寞,但規律給我安全感。
或許,我必須承認,我其實是適合獨居的。
這在我心理上最為無負擔。
如果某天猴子真的離開了,
我想像到自己會變得更洞穴、更內向。
但暫時,也不算很害怕,只知道我一定會囤積更多書,
放工以後更安靜,或許,也會養更多的貓。
噢,或許,是去更多旅行。
反過來說,若是我先走了,
我覺得猴子是會變得更「外向」。
這「外向」倒不是那種四處搭訕的「social」,
而是真的投入社會運動的那種social。
現在他有時只是顧慮到我,才不走上前。
沒我在,我猜,他會更投入。
哦,或許,他會去一趟更長的旅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覺得,靈裏很枯乾。(卻又不想番教會)
我還是很怕教會的人際關係,在熱情與冷漠之間。
除了沒有靈糧牧養,可能也是因為很久沒有跟深層的自己對話。
寫太多已經計算好、別人的話的文字,
卻寫不出自己心裏面的話。
有時覺得,讀了很多文章,
還是讀不入心,記不到,用不着。
有時聽別人說話也總是心不在然。
沒有心力嗎?
在三十之年,終於開始問自己在做什麼了嗎?
我覺得現在做的工作有意義,
但也不斷問自己,該是由我去做嗎?
還是有其他人?
還是我應該做其他事情?
壓根底兒要問自己的,
還是上帝呼召我來做什麼呢?
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時間,如果可以好好思考這些事情;
祈禱、等候、安靜,
讓經驗和故事累積。
那就好了。
要勤力點,用力點,
也放輕點,專注點。
嗯。
(無章法的文字)
我練習一個人生活。
雖然有點大吉利是,他最近幾次出外公幹,
我都在想像有天他離開了我,
剩下自己生活的情況。
日子反倒是比較規律,因為大部分時間不用遷就別人,
那就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放工、運動、吃飯、看一個電視節目,
玩貓、清潔家居、看書、睡覺。
雖然寂寞,但規律給我安全感。
或許,我必須承認,我其實是適合獨居的。
這在我心理上最為無負擔。
如果某天猴子真的離開了,
我想像到自己會變得更洞穴、更內向。
但暫時,也不算很害怕,只知道我一定會囤積更多書,
放工以後更安靜,或許,也會養更多的貓。
噢,或許,是去更多旅行。
反過來說,若是我先走了,
我覺得猴子是會變得更「外向」。
這「外向」倒不是那種四處搭訕的「social」,
而是真的投入社會運動的那種social。
現在他有時只是顧慮到我,才不走上前。
沒我在,我猜,他會更投入。
哦,或許,他會去一趟更長的旅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覺得,靈裏很枯乾。(卻又不想番教會)
我還是很怕教會的人際關係,在熱情與冷漠之間。
除了沒有靈糧牧養,可能也是因為很久沒有跟深層的自己對話。
寫太多已經計算好、別人的話的文字,
卻寫不出自己心裏面的話。
有時覺得,讀了很多文章,
還是讀不入心,記不到,用不着。
有時聽別人說話也總是心不在然。
沒有心力嗎?
在三十之年,終於開始問自己在做什麼了嗎?
我覺得現在做的工作有意義,
但也不斷問自己,該是由我去做嗎?
還是有其他人?
還是我應該做其他事情?
壓根底兒要問自己的,
還是上帝呼召我來做什麼呢?
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時間,如果可以好好思考這些事情;
祈禱、等候、安靜,
讓經驗和故事累積。
那就好了。
要勤力點,用力點,
也放輕點,專注點。
嗯。
(無章法的文字)
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
我諗要寫番多啲字
好耐無寫過。
剛剛想寫的時候,
腦內閃過一把聲音:
「仲寫,聽日條稿唔夠你寫咩?」
究竟字是越寫越多,還是越寫越少的呢?
最近動力很低。
工作如是、家務如是。
好想天天窩在被窩裏,
不願動。
常常在想,到了另一個地方,
世界的另一邊,我會不會是這樣子呢?
到時是手停口停,我還可以懶惰嗎?
開始好習慣現在的生活,
習慣到人好懶,好像沒有刺激的樣子。
開始有一種好想轉變的心情。
人人到了這個關口都是如此嗎?
太耐無寫,好多嘢想講,但又講唔出。
要分幾日慢慢寫先得。
而家都係瞓覺先。
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兩條互不相干的問題
你的生活是否輕鬆?
他問我
我無言了兩分鐘
想不出一個俐落的答案
幸運地遇着了好工作
有快樂的同事
有意義的故事寫作
每天看書上網
滿足無窮的求知欲望
把故事寫出來
把生命寫進去
一點也不勉強
反而是想做更多
沒供樓沒基金沒車沒loan
這樣似乎好輕鬆
但當時代變得複雜
世界混亂沒法理解
寫出來的都是不公
聽到的都是悲傷憂慮
人的肩膊又變得好重
生命就是生活
這想起卻又一點也不輕鬆
你的生活滿足嗎?
我問他
他扶着軚盆快快說
現在是他人生的高峰
十多年的來回苦讀
換來不需要看價錢的生活
一年幾遊
一天幾支紅酒
50歲就可以退休
唯一的落差
是一個肥胖的身軀
各種病痛的困擾
但看着那美好的海景
還是很值得堅持
從前有上班沒放工有假期沒休息
現在升職了合格了
不用過如此日子
因為從前的位置
已有人代替有人後繼
我很滿足
我很輕鬆
兩個全不相干的問題
兩個不同時空的朋友
在30分鐘的車程內
重叠 相遇
再走回平行線
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
慵懶
好像好久沒寫點什麼似的。
其實是有許多東東想寫,
只是都沒有成形,
或許是當主婦後沒時間,
或許是花太多時間上FB。
似乎也是時候重調自己的腳步和時間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前會認為婚後變得深閏的人很沒趣,
現在開始明白他們的心態。
慢慢經營自己的家是一件快樂的事。
他們其實是找到了另一種樂趣。
家務是擾人的,
但如果有人和你一同分擔,
邊聽歌邊清潔,
時間還是過得很快樂。
4個月下來,坦白說,
我們還沒有找到持家的定律,
家裏還是常有混亂(例如,今早臨出門才發現熱水煲只剩下兩厘米的水,及垃圾筒已兩天沒清理。),
但生活是很充實的。
家務完了,可以捉棋、玩scrabble、看電影、
用iPad玩大富翁、BANG,
或只是傾傾偈、吃吃生果;
是少上街去玩了,
因為在家也已經夠多節目,
有很多東西可以發掘。
現在是真的喜歡足不出戶了。
所以,我密切的期待着農曆年假,
希望有一兩天可以在家做大懶蟲,
只吃家中儲起的蘿蔔糕度日。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猴子是很勤奮的(他現在還在做工作的預備),
只是我很懶。
每當他努力工作的時候,
我就在旁嚷着要睡。(真是個好幫手...-___-)
我唯有歸咎於冬天吧。
嗯,當春回大地的時候,我就會醒過來的。
現在先去睡了。
其實是有許多東東想寫,
只是都沒有成形,
或許是當主婦後沒時間,
或許是花太多時間上FB。
似乎也是時候重調自己的腳步和時間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前會認為婚後變得深閏的人很沒趣,
現在開始明白他們的心態。
慢慢經營自己的家是一件快樂的事。
他們其實是找到了另一種樂趣。
家務是擾人的,
但如果有人和你一同分擔,
邊聽歌邊清潔,
時間還是過得很快樂。
4個月下來,坦白說,
我們還沒有找到持家的定律,
家裏還是常有混亂(例如,今早臨出門才發現熱水煲只剩下兩厘米的水,及垃圾筒已兩天沒清理。),
但生活是很充實的。
家務完了,可以捉棋、玩scrabble、看電影、
用iPad玩大富翁、BANG,
或只是傾傾偈、吃吃生果;
是少上街去玩了,
因為在家也已經夠多節目,
有很多東西可以發掘。
現在是真的喜歡足不出戶了。
所以,我密切的期待着農曆年假,
希望有一兩天可以在家做大懶蟲,
只吃家中儲起的蘿蔔糕度日。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猴子是很勤奮的(他現在還在做工作的預備),
只是我很懶。
每當他努力工作的時候,
我就在旁嚷着要睡。(真是個好幫手...-___-)
我唯有歸咎於冬天吧。
嗯,當春回大地的時候,我就會醒過來的。
現在先去睡了。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未受教育
放假的一天,跟絹絹和波去看科學館的「愛因斯坦」展。
這是一個物理 + 歷史展覽。
我們三個人加起來的知識,
也不足以明白展覽裏的科學理論。

這是愛因斯坦說的,擺明就是要諷制我們這群填鴨。哈。
我讀了5年物理,但我在物理範疇仍是uneducated的。
這是一個物理 + 歷史展覽。
我們三個人加起來的知識,
也不足以明白展覽裏的科學理論。
這是愛因斯坦說的,擺明就是要諷制我們這群填鴨。哈。
我讀了5年物理,但我在物理範疇仍是uneducated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