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可以晚睡一點,就寫點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我們不知道自己曾失去什麼、主動放棄了什麼;
那其實也很難說清楚我們今天在記錄什麼、在守護着什麼。//
這是跟王子大哥傾完之後想起,在逛完文學館後寫下的。
現在回看,仍然有點激動。
是很慚愧,連台灣歷史也沒能搞清楚,就去問人「文創與歷史」的關係;
卻獲得了很溫柔的接待,很用力的解說。
失卻了一整代人的歷史,經歷了一整個童年的洗腦。
王子大哥當年從學校圖書館,找到那一張林百貨的照片,
這個場景,好深刻好深刻,我有幾天也在想像。
那會是多大的揪心。
難以置信。
但因為那種曾經失去,今天才有尋找和守護的動力。
店裏面,每一件貨物都是有故事的。
都是有原因的。
都是為了留下一個記錄。
他最後拿起那個葫蘆,其實最不可愛,最沒有什麼亮點。
但記錄的,是一班人如何在失去所有以後,重新再拿起了土地的生產,
用它們來說自己的故事,證明自己還存在,還自由。
噢,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激動。
我可以去哪兒看我們的故事?
除了書,我們還有什麼在傳下去?
我不是說那些價值,那些在上面浮浮的,
而是實實在在的故事,可以拿在手裏,認定我與這個地方緊密相連的東西。
如果,我可以開一間書店,或是一間「文化旗艦店」(哈),
我希望可以做的,是這種產品。每人來,就選一件產品,是關於城市、土地與你的故事。
是會累積的,是可以傳遞的。
越說越抽象。
我只是對於所有形而上的Propaganda 感到厭倦。
包括傳遞一些可有可無的小溫暖,或是沒有面目的大道理。
到底我們用媒體在守護什麼?
我們要竭力達成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為了自己」聽起來好像好自私。
但其實可能應該問的是,為什麼自己離土地、自然、愛這麼遠,
甚至是與它相抗為敵。
如果那本來是一件事,本來就是共通的,那根本不分為自己為你為我為貓為狗為天為地。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整體。
聽了這麼多故事,拜訪過許多有意思的朋友(也不論是香港或哪兒的),大家的起點不多不少也是「為自己」。只是這個「自己」是相通的、共鳴的、連結的.....//
這可能是在正興街後寫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背後,就是連結。是羣體。
他們每一個單位都會說,其實這樣做也為了大家好,也是為自己好。
究竟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被說服「我」和「你」只能是競爭呢?
我們和大自然是競爭,我們和土地是競爭。
為什麼我們就不包括土地?
我們就不包括對方?
他們那種理所當然的關愛,是讓人覺得好肉麻,但又「好酷」。
我們都沒有。
或者是我沒有。
我有禮貌,但不關愛。
我會強迫自己要做個文明人,但不照顧人。
這是我的缺點。
他們不一定都很有禮貌,但十分關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們眼裏的直率、堅定、真實啊。
比我們的無政府主義者們,少了一份苦澀,是溫柔甘甜的。
在那簡單、或其他人眼中的破落底下,
與那份單純和純粹接觸,會覺得自己的複雜很多餘。
不被明白嗎?就解釋囉。
不被支持嗎?也沒辦法,反正大家也能選擇。
不被理解嗎?不要緊,反正我不需要你的認同才開心。
而是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我的快樂。//
明顯是在能盛興之後寫的。
這麼簡單的理念,可以是最複雜的實踐。
但沒有,就是這般。
清心,是在這一羣(被許多基督徒或其他中產人士鄙視)的人身體現出來。
一定是不完美的。
但至少,他們有勇氣、有行動去追求那個完美的世界。
我們卻只會嘆氣搖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做媒體是救了我。
因為以我的性格,若不是工作,我是不會出去跟其他人接觸。(其實現在也是)
然後,我就會以為只有自己才有那些想問的問題,
那些會鑽進的牛角,那些揪心而痛、卻沒法好好說出來的點。
我會以為自己是孤獨的。
但現在,因為工作,我知道我們都是連結的。
而且,有些人都會淺淺一笑,然後說:「反正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命嘛。」
啊,對啊,不就是這樣嘛。
如果我們寫的故事,也讓一些人沒覺得自己是孤獨,那也很好了。//
//在還沒有出現一個議題之前,我們要維持的momentum是:
讓彼此維持自己的identity 和dignity 。
而所謂的「社區營造」,其實是為了維持每個人的自主。
要讓青年人有一個自主空間,也是為了這樣。//
我開始去理順我們做的工作。
雖然也沒有一個很大的圖畫。
所謂的行動型媒體,也只不過是告訴大家:
別等死。別呆着。
別等死。別呆着。
你心裏的不滿,你鑽進的牛角,
有人鑽過,他們也明白。
你並不是勢孤力弱。
有的,有人可以一齊行的。
別輕易把自己放走,別輕易放過自己。
捉住,捉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