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萬馬奔騰

萬馬奔騰。

我諗唔到另一個詞語去形容自己而家個腦做緊咩。
(如果我都係咁,咁KL和A係咪已經過熱呢?)

唯有邊寫邊整理下。
希望寫完去瞓一個晏覺就冷卻。

我覺得今次因為角色唔同,
我不只是一個消費者,我還是一位同行者,
對於一個作品的形成和理解,
好像突然明白多一點。

我唔知點樣開始講。
有時都會好想係Facebook上面為佢哋「講少少嘢」。

但唔敢。唔係因為咩恐懼,而係覺得自己沒資格。
我亦不完全明白他們所受的壓力,他們心裏面的感受。

唔,咁樣畫咗條界線,好似容易啲諗嘢喎。


1/ 件事其實蘊釀咗3年先去到今時今日。

有好多評論人都唔記得或唔知道呢一點。

剛剛加入團隊時,第一次再聽個想法,
當時連雨傘運動都未發生。
發生之後,眼見大家都要改劇本。
(唯一沒大改的是KW,由此至終他都是要寫一個殉道者)

所以有時,見到評論話佢哋抽政治水,搶眼球,
真的好冤枉。

不獨獨是因為好多周邊的政治事件當時未發生。

而是,這五個故事,似乎是一直困繞他們的議題,
他們想講出來,用一個簡單的故事。
特別是後來,再睇番他們的訪問,就會摸到他們一路以來所感受的迫切性。

(就算是最多人彈的那個故事,後來再看他過去十年怎樣被迫放棄自己想寫的故事,迎合大老闆,一路落嚟的經歷,會明多少少,點解他會寫呢個主題。)





2/  原本大家都沒指望的。

見證過試片。面對了恐懼。
聽過壓力的聲音。顧左右而言他的評論。
然後要妥協,哪怕只有一點點。

「係去到好盡,但我哋就係應該一開始去到盡,唔應該自己限制自己。」

他們是有計算的,計算自己的短片怎樣帶動觀眾的情緒。
這一定是應該要做的。

但,他們沒有計算的,是社會的反應。
或者是完全計錯的。

諗住無人睇,盡咗力有少少討論就夠了。

後來的事,已經不是他們可以預計。
而是有祂在動。

但是不是每次你把真心、真誠交出來,
就可以有這樣大的回響?

我諗大家都知道不是的。
有幾多文化工作者,天天掏心掏肺,還是負諸流水。
時勢、氣氛,真的不懂計。
(或者有人懂得計,但不是他們幾個傻人。)

只能夠降服。
盡力回應自己的初衷。

雖然好似好無力,但真係咁樣。
至少,將來返上去,唔會有太多愧疚。





3/ 完全無諗過會被帶上台。

因為一啲嘢都無做過,只係同行。

有需要就做。

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

有千絲萬縷的故事在其中。
也不止於這一齣電影。
是一個又一個的計劃。

但我還是覺得,我們都盡力,成為了一個團契。

彼此支持、彼此信任。

對我來講,這是最神奇的一部分。

我們是一同生活,一同走天路的同行者。
這才是最榮幸的地方。




好嘢,老公煮完面。食完就先休息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