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說:「每一個香港人,都有一個香港故事。」
在大時代下,
人人也有自己的故事,
只差有誰願意停下來聽。
昨天,下着雨,
我跑到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
想要聽聽、看看一群本地女工的勞動故事。
然後,我遇上了她,
一個人在展場裏當值。
「我都快要睡着了。」她笑說。
她叫煥平,家鄉在廣東清遠,
是2006年來港定居的新移民婦女 。
「鄉下人都很保守,我是排第二的女兒,
父母很希望我可以喚一個兒子回來,
所以我叫煥平。」
她娓娓說起一個簡樸,來回於鄉間和城市的勞動故事。
「我印象中,我九歲就已經要幫家裏放牛了。」
對於鄉間小孩來說,勞動與吃飯、上廁所、睡覺一樣,
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勞動,就沒得吃,許多時候連新年也要工作。」
她說,在城市長大的人,很難想像田地工夫是那麼的多。
放牛、插秧、收割,
一個農忙就20天,
天一光5時多就下田,
工作至下午1、2時才可回家。
「很曬、很累。」她說。
她的皮膚很黝黑,在她臉上似乎還看得見那猛烈的陽光。
下午上學以後,趕快回家做好功課,
就要幫忙煮飯、家務、湊弟妹。
人人也為一家的生活忙碌着。
「 Hea」的概念並不存在。
「我最喜歡去放牛,一班姐妹可以在河邊摸蜆、捉魚蝦 ,
跳飛機,玩石仔;
冬天就拿地裏的蕃薯,用田裏割下的千草,
即席煨起來,很開心。」
她說,當時的生活很苦,但很簡單、很開心。
「最高興是和一班姐妹在一起。」 她笑笑。
只是,農村還是沒法養活一家人,
要養家、要賺錢,就得離鄉別井。
18、19歲,父母終於容讓她到城裏去打工,
先是在廣州親戚的塑膠袋廠當女工,
做了好幾個月,包食包住,
卻一直沒有薪水。
於是,又轉去領呔廠,學做手縫呔。
「你知道嗎?領呔後面的接口,
是由女工人手一針一針縫起來的,
因為絲質呔很薄,所以很易拮到手,
人人的指頭也都是花斑斑的。」
每天只有午飯時的15 分鐘休息,
一天下來,可以縫好120 至130條呔。
領呔廠後是製衣廠,上領、開胸、上袖,
似乎女工生涯無窮無盡,青春都花在一箱箱自己穿不來的衣服上--
「直至緣分把我帶來香港」她說。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來香港,
我沒什麼文化,而且落香港一點也不容易。」
今天,她與丈夫,仍在為一家四口辛勤的勞動。
兩個兒子,分別讀小學和幼稚園,
在城市裏長大,對鄉間的認識,
只在一年三、兩次的探訪。
「我們小時候,自動自覺工作、做功課、做家務;
不過兒子們卻沒有遺傳這優點,
單單是要他們做功課,也得花半天。」
「我沒什麼文化嘛。」她常說,「只讀了四年書。」
她從沒有想過自己的故事,
可以成為藝術品。
「藝術都是很高知識水平的人才搞得來的嘛,
我們一班婦女,怎麼會懂?」
但她們在勞協的姑娘協助下,
自己作曲作詞,寫了一首「內地女工之歌」,
又共同創作了一幅壁畫。
「我們平常會到深水埗老人的家做清潔,
就地取材,就用平常的噴壺、百潔布,
繪成這幅畫。」
「原來這也可以是藝術。哈哈。」她說,
「聽到很多人也讚賞,我也覺得很滿足。」
我也很滿足。^_^
臨走時,煥平送我一張舊式打咭,請我寫下留言,
還給我一份「人工」。
「希望5月1日見到你來,聽我們親自唱出我們的心聲。」她在門邊揮手說。
故事還有很多,只差你是否願意聆聽。
請到石硤尾工廠大廈開工!
由即日到5月2日,
可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看女工們手製的模型和壁畫,
聽她們的故事。
五一勞動節,她們更有小型音樂會,
不容錯過!!!
五一勞動節
『開唱勞動故事音樂會
--中港女工在這裡說唱勞動故事』
日期: 2010年5月1日
時間:下午3:00-5:00
廠 址:石硤尾工廠大廈(「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二樓
『開唱勞動故事音樂會
--中港女工在這裡說唱勞動故事』
日期: 2010年5月1日
時間:下午3:00-5:00
廠 址:石硤尾工廠大廈(「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二樓
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石硤尾港鐵站C出口 (步行約5至8分鐘)
噢,錯過了呢~我也想親身去看看啊,看來是一段段很平凡,但動人的故事呢 :)
回覆刪除溫習放小息的樹葉到此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