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Reconciliation. Manifestation. Liminality

謝謝飲者,謝謝Retreat,
這兩天,是抒解了一些信仰的結。
好像變得輕省了點。

一定要寫下來,不然又漂走。

Reconciliation.


基督教骨子裏的核心,並不是帶領多少人信主(或「改宗」,用回飲者的語言);
並不是個人的道德修養;
亦並不是對於死後世界的描述和嚮往。

這些「不是」,在機構浸泡了一段日子,
是明白了,拆毁了。
但,一直以來,我還是在尋找,
那麼到底,我們的信仰的根本essence是什麼?

在街頭派飯,我知道這是信仰實踐;
一起推動土地正義,我知道也是信仰實踐;
反地產霸權,記錄弱勢社群的故事,做Human Library...
我知道這全都是信仰實踐,
但我就是不懂給他們一個定義,
或向人解釋,這與信仰到底的關聯是什麼?

Reconciliation between God the creator and the created world.
基督徒的使命、托付,其實是要推動這麼一回事。
不只是個人與上帝和好,然後就等番天家。
不只是自己的心境變得平和,人格變得高尚,又等番天家。
而是要讓這世界,一切的被造物與上帝重新結連。
To catch the glimpse of the Heavenly Order.

這使命原是比單要傳一個四律、三福更難更大;
卻又比它們來得輕省--
只因再不能用一個單一的parameter 來量度到底「你還了福音的債沒有?」


Manifestation.


因為每時每刻,24-7都是福音的展現。

穿什麼、着什麼、吃什麼、做什麼、用什麼,
全都是信仰的具體展現。

「這種觀念是不受歡迎的。」猴子跟我說。

對,太不受歡迎了,
為什麼不可以就簡簡單單的,
我fulfill了「不可停止聚會」、「每年帶一個新朋友回教會」、「每周為教會建堂祈禱」,
然後就完成了信仰的tasklist?

教會以外教導以外,我照樣吃魚翅、每半年換一個電話、
2個人食飯點4個人份量、日日開冷氣、
炒樓炒股炒金炒黃豆...
Wouldn't it give everybody an easier life?

這個manifestation的要求,
大概抒解了我為什麼總是覺得基督徒不應該穿滿身名牌、
不斷追iPhone及經常性大魚大肉。
我曾經以為,是自己有酸葡萄,
所以才看不過眼。

但其實,這一切身外物,無論你用什麼花言巧語,都不能把它和你的信仰展現分割開。
你說你關懷窮人,卻無視社會不公、霸權貿易對他們的壓迫,甚至完全擁抱消費主義;
你說你喜愛天父世界,卻不斷大量消耗的自然資源,只為便利和個人舒適,甚至眼目的滿足;
你說你相信萬物平等,卻不理會因為人類貪婪自私而不必要地受苦的動物...

以後去飲宴,若再有人問我:「其實條鯊魚都死咗,你食唔食翅都無分別啦,點解唔食呢?」
我會有多一點elaboration可以再講。


Liminality.



一個不穩定的status。似乎擺脫了一些舊有的傳統、包袱,
卻不知道要往哪兒走去。

我們總是渴望有安全感,
停留在熟悉的水域。

但當世界正在改變,
信仰就同樣是不斷在變。

根本的essence當然仍在,
只是對於mission 和vision ,
倒是有不斷被修正的可能。

對於這個概念,我還在摸索。

但似乎,教會、信仰生活,本來就不是求穩定、求被規限。
當信仰群體甘心被institutionalised, structuralised,
這可能正是信仰核心在慢慢被磨蝕。

Radical Re-Imagination for Rejuvenation.

這3 R我記住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